青岡縣隸屬于黑龍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南鄰省城哈爾濱市120公里,西接油城大慶市90公里,東與海倫市、望奎縣隔通肯河相望,北連黑河市。青岡縣幅員面積2685平方公里。 青岡縣耕地面積238萬畝,草原面積70萬畝,林地面積68萬畝青岡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季風氣候,海拔高度在123-563米之間,平均海拔457米左右,農業(yè)區(qū)平均海拔36000米左右。 青岡縣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嚴寒少雪,四季分明,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 青岡縣有中砂、河流石、白細砂、黃細砂、石英砂等礦產資源。 青岡縣野生動物有狍子、狐貍、狼、兔、黃鼠狼、山貍子、刺猬、貉、野雞、野鴨、大雁、鵪鶉等。 1997年,青岡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1.2億元,年均增長9.4%。其中第一、二、三產業(yè)增加值分別實現5.6億元、1.7億元和3.9億元,財政收入實現7480萬元,年均增長4.9%。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408元和2160元,年均增長5.8%和4.3%。建制沿革編輯
青岡縣 (7張)
青岡縣一帶古代為土著貊族人活動地區(qū)。金朝設有兵站。元朝屬成吉思汗四弟帖木格斡赤斤的封地。明朝屬奴爾干都司管轄。清乾隆43年將此地劃為伊克明安旗游牧,后又全部收回。清政府采取封禁政策,長期將此地指定為圍場,除軍隊和滿族達官貴人以及土著少數民族可入境狩獵放牧外。清咸豐10年才開始對漢人開放。 清光緒23年至28年六年間,大批漢族移民從河北、遼寧、吉林等地源源而來,他們鑿井建房,開荒種地,飼養(yǎng)畜禽,通肯河西岸人煙日漸稠密,農牧業(yè)日見興盛,已具備設縣條件。駐守黑龍江的將軍達桂、副督統(tǒng)程德全遂于光緒30年11月3日向清政府奏請“添設地方各官,以資治理”。奏摺中說:“柞樹崗則設知縣一員,命名青岡縣,并設巡檢兼典史事一員,隸海倫廳屬”。清光緒30年12月24日,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朱批允準這一奏請,青岡縣正式建立。 青岡縣建立后,除1923年根據黑龍江省指令劃北部與拜泉縣接壤的土地120萬畝歸新成立的明水縣外,縣境再無變更。
行政區(qū)劃編輯區(qū)劃沿革
中華民國前期,青岡縣劃分為5個區(qū)。民國20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在5個區(qū)的基礎上,將村、屯劃為主村、副村(自然屯),青岡縣有128個主村,330個副村,每個主村管理若干個副村。偽滿康德元年(1933年),青岡縣實行保甲制,設5個警察署、5個區(qū)、12個保、195個甲。康德三年(1933年),由保甲制改成街村制,青岡縣劃分為一個街,6個村。康德6年(1939年),又將六個村劃為分21村。1945年,新的青岡縣政府成立。1946年,將青岡縣分成8個區(qū)。1948年,分成12個區(qū)。1955年,將城區(qū)改為青岡鎮(zhèn)。1956年,又將其余的農村11個區(qū)劃成27個鄉(xiāng)鎮(zhèn)。1958年,又把農村鄉(xiāng)、鎮(zhèn)合并成12個鄉(xiāng)。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時,青岡縣13個鄉(xiāng)鎮(zhèn)均改為人民公社。1970年,又劃出城郊公社。1974年,將14個公社調整為19個公社。1980年,將青岡鎮(zhèn)公社改為青岡鎮(zhèn)人民政府。1984年以后,逐漸調整為19個鄉(xiāng)鎮(zhèn)(6鎮(zhèn)13鄉(xiāng))。2001年,又調整為15個鄉(xiāng)鎮(zhèn)(6鎮(zhèn)9鄉(xiāng))。
區(qū)劃詳情
行政區(qū)劃2013年,青岡縣轄6個鎮(zhèn)、13個鄉(xiāng):青岡鎮(zhèn)、中和鎮(zhèn)、蘆河鎮(zhèn)、興華鎮(zhèn)、永豐鎮(zhèn)、禎祥鎮(zhèn)、昌盛鄉(xiāng)、柞崗鄉(xiāng)、城郊鄉(xiāng)、民政鄉(xiāng)、德勝鄉(xiāng)、富民鄉(xiāng)、勞動鄉(xiāng)、迎春鄉(xiāng)、連豐鄉(xiāng)、北興鄉(xiāng)、新村鄉(xiāng)、建設鄉(xiāng)、互助鄉(xiāng)。
地理環(huán)境編輯位置境域青岡縣隸屬于黑龍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南鄰省城哈爾濱市120公里,西接油城大慶市90公里,東與海倫市、望奎縣隔通肯河相望,北連黑河市。青岡縣幅員面積2685平方公里。
地貌
青岡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季風氣候,海拔高度在123-563米之間,平均海拔457米左右,農業(yè)區(qū)平均海拔36000米左右。
氣候
青岡縣屬于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干燥、冬季嚴寒少雪,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2.4°-2.6°C。最冷月平均氣溫-20.9°C,最熱月平均氣溫22.1oC。年降水量為477毫米,東部為491.6毫米,西部為389.2毫米。全年無霜期130天左右。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青岡縣幅員面積2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8萬畝,草原面積70萬畝,林地面積68萬畝。
礦產資源
青岡縣東側有通肯河一條,發(fā)源于海倫縣的布侖山,境內流長百余公里,由北向南,注入呼蘭河。青岡縣東、西部地下水源豐富。地下礦產物有中砂、河流石、白細砂、黃細砂、石英砂等。
動物資源
青岡縣野生動物有狍子、狐貍、狼、兔、黃鼠狼、山貍子、刺猬、貉、野雞、野鴨、大雁、鵪鶉等。 青岡縣植物有堿草、小葉章、烏拉草、蘆葦、油包草等。 青岡縣藥物有防風、黨參、山參、黃芪、龍膽草、大黃、地丁、知母、柴胡、狼毒等。
經濟概況編輯綜合
1997年,青岡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1.2億元,年均增長9.4%。其中第一、二、三產業(yè)增加值分別實現5.6億元、1.7億元和3.9億元,財政收入實現7480萬元,年均增長4.9%。城鎮(zhèn)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408元和2160元,年均增長5.8%和4.3%。
第一產業(yè)
青岡縣農業(yè) (3張)
1997年,青岡縣農業(yè)生產在大災之年仍獲得了大豐收。糧豆薯總產6.4億公斤,青岡縣已發(fā)展迪卡豬1萬頭。父母代種豬1400頭。生豬飼養(yǎng)量達到5.54萬頭,牛飼養(yǎng)量19.6萬頭,羊飼養(yǎng)量20.9萬頭。青岡縣的畜牧業(yè)產值4.2億元,占農業(yè)收入的40%。青岡縣的瓜菜以油豆角,面積增加193公頃,實現產值1.5億元,青岡縣的菜農總收入達1億元。
第二產業(yè)
青岡縣工業(yè) (3張)
1997年,青岡縣工業(yè)總產值實現3.9億元,稅金實現1214萬元。青岡縣對昌盛綠色食品廠的小米、青岡縣對鉀肥廠的鉀肥、農機修造廠的白瓜籽脫粒機等特色工業(yè)產品進行重點深度開發(fā);青岡縣對高效益的甜菜、亞麻、葵花、油豆角等特色經濟作物進行了系列加工;青岡縣對鉀肥二期工程、汽車“三濾”生產線、醬菜廠和啤酒廠進行了改建擴建。
第三產業(yè)
青岡縣旅游業(yè) (3張)
1997年,青岡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總產值實現12.5億元,超額完成了當年的任務指標;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4.1億元;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yè)分別發(fā)展到1.4萬戶和124戶,上繳稅金達1500萬元。地方榮譽編輯1905年,青岡縣被授予“中國文化先進縣”稱號。1905年,青岡縣被授予“全省造林工作先進縣”稱號。
著名人物編輯馬玉祥,民族英雄,先后參加了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成為聞名中國的戰(zhàn)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