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auom"></dfn>
      <del id="yauom"></del>
      1. <menuitem id="yauom"></menuitem>
      2. <nav id="yauom"></nav>
        登錄 QQ 注冊 我的訂單 投訴建議 幫助中心 手機版
        收藏本站

        您好,歡迎光臨國內領先的12306網上訂火車票官網--114票務網!

        火車票預訂手機版
        政府網站查詢
        云搶票客戶端
        當前位置:114票務網 > 政府網 > 福建政府網 > 寧德政府網 > 屏南政府網
        中文名:

        屏南縣政府網

        官網:
        www.pingnan.gov.cn
        地址:
        暫無
        車牌:
        閩J
        區號
        百度分享
        分享到:

        屏南縣政府介紹

        屏南屬內陸山區縣,介于北緯26°44′27°10′、東經118°41′119°13′。東南與寧德市相連,東北與周寧縣交界,北與政和縣接壤,西北至西與建甌縣毗鄰,西南至南與古田縣相接。全境東西寬54公里,南北長50公里,總面積約1470.67平方公里。屏南原屬古田縣境。清雍正十三年(1735)析古田縣境東北部移風里、新俗里和橫溪里的13個都之地建縣。縣治雙溪位于翠屏山之南,故雍正皇帝給取名屏南。屏南建縣后,屬福州府。1971年,原福安專署駐地遷往寧德,遂改稱寧德地區,屏南縣屬之。屏南縣山大部分地區海拔800米以上,有山峰300余座,千米以上山峰達265座。嶺下鄉東峰尖海拔1627米,為境內最高峰。 境內有大小溪流186條,流域面積6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溪流有7條,年平均徑流量17.5億立方米。 縣內已知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鐵、銅鋅、硫磺、錳、高嶺土、鎂、花崗石、稀土等。 屏南境內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842.3毫米,年平均氣溫1318℃。屏南縣有紅旗不倒縣鴛鴦之鄉夏香菇之鄉油柰之鄉,福建省水電之鄉之譽。[自然環境編輯屏南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面積1485.3平方公里,全縣11個鄉鎮,153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北緯26°44′—27°10′,東經118°41′—119°13′,東南與寧德市相連,東北與周寧縣交界,北與政和縣接壤,西北至西與建甌縣毗鄰,西南至南與古田縣相接。全境東西寬54公里,南北長50公里。屏南縣地處鷲峰山脈中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巒疊嶂,群峰聳峙,山谷盆地縱橫交錯,大部分地區海拔800米以上,全縣平均海拔830米,大小山峰300余座,千米以上山峰達265座。嶺下鄉東峰尖海拔1627米,為境內最高峰。最低處為壽山鄉園坪村,海拔僅250米。地勢懸差最大達1377米,屬中山、低山、丘陵、盆谷類型區。境內山多田少,截止2009年,山地占縣境面積81%,耕地僅占9.1%。林業用地178.1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1.21%。境內有大小溪流186條,分霍童溪、古田溪兩大水系,流域面積6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溪流有7條。203省道公路縱貫縣境。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842.3毫米,年平均氣溫1318℃。自然資源編輯屏南縣是鴛鴦的故鄉,境內名聞遐邇的鴛鴦溪是我國風景名勝區的后起之秀,它融溪、峰、巖、瀑、洞、湖等山水景觀為一體,景區面積78.8平方公里,分白水洋、宜洋、太堡樓、劉公巖、鴛鴦湖五大景區,有白水洋水上廣場、百丈水簾洞、鼎潭仙宴谷、如來觀音同駕霧等奇觀。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每年有數千對鴛鴦來此越冬,生息在保護區內的還有獼猴、金錢豹、蘇門羚、蟒蛇、穿山甲、白鷴等20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屏南縣境內林海蒼莽,溪流縱橫,草山草坡資源豐富。全縣森林面積151萬畝,森林覆蓋率67.6%,木材蓄積量350萬立方米,毛竹面積6萬畝,擁有連片牧草山6萬多畝,草質優良。其中仙山牧場面積3萬多畝,屬高山稀林草場,被專家譽為"北方沒有,南方少有"的天然牧場。境內河流密布,水流湍急,比降大,水電蘊藏量達40萬千瓦,被列為全國100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屏南縣位于福建省東北部,面積1471平方公里,全縣11個鄉鎮,153個行政村。屏南前屬古田管轄,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轄域遼闊,政務管理鞭長莫及",故分縣而治,設縣治于翠屏山之南,雙溪之匯,是為"屏南"。屏南平均海撥830米,列全省之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具有明顯的高山氣候特點,適合反季節香菇、蔬菜、花卉等作物生長。縣域經濟編輯數據

        2008年,屏南縣完成生產總值21.62億元,增長15.6%,增幅為1997年以來最

        屏南縣高,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44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7.06億元,增長20.0%;第三產業增加值9.12億元,增長18.4%。經濟增長的結構、質量、效益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從上年的27.34∶31.82∶40.84調整為25.2∶32.6∶42.2。財政總收入1.38億元,增長29.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8085萬元,增長30.2%。農民人均純收入4260元,增長14.0%。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7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1.1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按歷史可比口徑)500萬美元,增長25.6%;完成出口總額838萬美元。

        農業

        屏南系山區農業縣,以種植水稻、甘薯等糧食作物為主。在長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縛下,生產發展緩慢,深受地租等多種剝削的農民,過著甘薯當糧草鐮刀掛壁嘴掛鉤的窮困生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通過變革生產關系、改善生產條件、改良品種、改進栽培技術等,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50年代初,經土地改革、開展互助合作運動,農民生產熱情空前高漲,農業邁開發展步子。1956年全縣農業產值637.38萬元,糧食總產28514.2噸,分別比1949年增長105.99%61.45%1958大躍進中掀起脫離實際的大建畝產千斤稻、萬斤薯衛星田活動和人民公社化中刮起的平調勞力、物資的共產風,給農業生產造成挫折。1961年冬起,貫徹國民經濟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錯誤,農業生產得以復蘇。1964年農業產值比1961年回升15.03%1966年起的文化大革命初期,農村推行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政策,取消農民正當家庭副業,過分強調以糧為綱,嚴重束縛生產力發展。直至1969年,農業產值、糧食總產仍停留在1955年的水平。70年代起,隨著蒸汽育秧、薄膜育秧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蘑菇、草菇、白木耳人工栽培的興起,農業經濟獲得穩步發展。1978年農業產值1590萬元,糧食總產42911.7噸,分別比1956年增長1.49倍、50.49%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落實和決不放松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方針的貫徹,農村生產力進一步解放,促進種植業、養殖業的全面發展。1990年,農業產值5624萬元,糧食總產64940噸,分別為1949年的18.2倍、3.68;分別比1978年增長2.54倍、51.33% 2008年,屏南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70億元,增長5.6%;糧食總產量5.40萬噸。新增旺誠工藝品有限公司、大森工業原料林基地有限公司和三泰輕工制品有限公司3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完成200口沼氣池建設任務。46個村家園清潔行動通過省、市考核驗收。完成造福工程118559人。全縣31個地災點已搬遷群眾70352人。

        工業

        明代,境內便有采礦煉鐵業。但直到民國時期,工業基礎仍很薄弱,僅有煉土鐵、鑄鍋、制土紙、制紅曲、制茶、釀酒、榨油、草編、磚瓦、礦冶、陶瓷、木器、竹器、鐵器、縫紉等手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縣人民政府重視發展工業。1950年全縣工業產值1.04萬元,1953年工業產值升為2.4萬元,年均增長17.4%一五計劃時期對私營企業進行改造,同時積極創辦地方國營和集體所有制工業,1957年工業產值達221.2萬元,年均遞增169%二五計劃期間,隨著工農業大躍進,許多工礦企業盲目上馬,原料、設備、技術、運輸等跟不上,大部分企業虧損,1962年工業產值僅156萬元,年均遞減6.7%。三年調整時期對一些效益不好的企業繼續實行關、停、并、轉1965年工業產值302萬元,年均遞減1.8%三五計劃時期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沖擊,工業生產發展緩慢,1970年工業產值156萬元。四五計劃時期在工業學大慶大氣候促進下,縣與公社興辦一些骨干工廠,工業有所發展,1975年工業產值531萬元,年均遞增27.7%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水電、造紙、食品、竹木加工、陶瓷等為主的地方優勢工業蓬勃發展,企業不斷更新改造,引進技術,開發新產品,先后又發展電子、冶金、化工等行業,并創辦一些鄉鎮企業,使企業隊伍不斷壯大。同時加強企業管理,改革經營體制,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量和質量,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紅曲、白雞皮紙、條紋牛皮紙、結晶硅、活性炭、罐頭、松香、松節油、竹編、玩具、木制品等工業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其中白鷺牌紅曲為部優產品,成為省內獨家出口產品。1990年,全縣有礦冶、機械、化工、食品、造紙、印刷、電力、建材、陶瓷、電子、工藝美術、森工、紡織、縫紉等10多個行業,企業879家,其中輕工業621家、重工業258家,職工14229人,占全縣人口的8.5%。工業總產值7920.8萬元,比1978年增加7.68倍,年均遞增14.2%,占當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的40%。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25家,職工1893人,工業產值4206.5萬元,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53.1%,全員勞動生產率22224元,比1978年增加12596元。縣辦集體企業8家,職工420人,產值119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1.5%。鄉()辦、村辦、聯合體、個體等企業846家,職工11916人,總產值3595萬元,比1978年增長14.9倍,年均遞增25.2%,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45.4% 2008年,屏南縣工業總產值17.02億元,增長28.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2.04億元,增長40.3%。化工、電力、食品、竹木工藝、石材加工、服裝織造等六大優勢產業累計完成產值9.0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75.4%。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總數達到4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9.5%,比上年提高9.5個百分點;工業制造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增長29.0%;當年簽約工業項目8家,其中投產5;漈頭工業園區年度完成投資400萬元,累計平整土地20公頃。

        交通通訊編輯屏南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交通便捷,203省道穿境而過,全縣鄉鄉通柏油公路;2007年底屏寧二級公路全面通車以來,在原來的交通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提升;2012年年底通車的寧武高速公路屏南高速公路連接線則更大程度上方便了屏南這個小山城與外界的交流,也把如斯美景帶入更多人的眼眸。 屏南東南與蕉城區相連,東北與周寧縣交界,北與政和縣接壤,西北至西與建甌市毗鄰,西南至南與古田縣相接。全境東西寬54公里,南北長50公里,總面積1470.67平方公里。縣城至福州170公里、至寧德市100公里、至賽岐港135公里、至三都澳130公里、至古田火車站95公里。通迅發達,已開通萬門程控電話,縣鄉村全部實現電話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電力充足,本地電網與省電網并聯,裝機總容量8萬千瓦;現有水廠2座,日供水達1.6萬噸,投資環境日益優越。

        社會情況編輯固定資產

        2008年,屏南縣完成固定資產

        屏南縣投資6.81億元,其中30個縣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71億元,4個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71億元。寧屏二級公路全線竣工通車。全年完成農村道路硬化128千米。城市建設全年投資1.5億元,建成天外天國際大飯店、金隆世家、廈林苑公寓等一批新的標志性建筑。后壟溪一級電站等7個水電項目建成發電,新增裝機8.73萬千瓦,全縣裝機總量達到40.75萬千瓦。建成佳洋110千伏變電站二期擴建工程等配電網項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鄉鎮新建垃圾燜燒爐7座、簡易垃圾填埋場7個、小型垃圾中轉站21個。天星山被審批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年植樹造林1586.7公頃,新建城市公共綠地面積6000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4.6平方米。

        社會事業

        全年教育方面投入占財政總支出的24.4%,增幅達25.0%;中小學危房改造及遠程教育工程完成投資905萬元。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資金政策全面落實,減免補助資金達653萬元。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第一階段工作。屏南縣被列為福建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平講戲、亂彈戲、杖頭木偶戲、雙溪元宵燈會、雙溪鐵枝傳統表演、屏南紅粬制作與黃酒釀造技藝等6個項目被列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雙溪鎮、漈下村和漈頭村被列為第四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成功申報省、市級科技項目6項。廣播電視聯網新增20個行政村,發展用戶2490戶,11個鄉鎮所在地全面聯網。殯儀館建成投入使用,20071210日起全境死亡人口火化率為100%。截至20081231日,屏南縣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其中農村保障9408人,城鎮保障669人,全年發放保障金733萬元。全縣共有12.5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年累計發放農民住院醫療報銷補償金559.3萬元。偏遠鄉村醫生月津貼從60元提高到120元。全縣共有1594人享受每人每年600元的庫區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補助。全年落實林業、扶貧、山海協作、計生、下崗失業人員等各類小額貼息貸款或無息貸款2500多萬元。完成陽光工程培訓1507人,新轉移農村勞動力3050人。城鎮新增就業856人,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500人。平安屏南建設扎實推進,縣城治安視頻監控系統投入使用,全縣無刑事案件村118個,占77.1%;無治安案件村85個,占55.6%。順利通過省對縣教育督導評估和農村遠程教育工程驗收;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到679;全年累計完成教育基礎設施投資1400多萬元。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門診業務樓建設和危房改造工程,中醫院病房大樓投入使用,縣醫院婦產科病房大樓完成主體工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為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備選項目;新增平講戲、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雙溪傳統鐵枝表演技藝等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漈下村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廣播電視村村通任務全面完成。全年共有5個科技項目獲得省、市立項支持,鴛鴦溪茶業有限公司高山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被列為全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被評為福建省第三屆科普先進縣。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500公頃,新封山育林233.3公頃,完成綠色通道建設273.8公頃。死亡人員火化率保持10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市下達指標范圍內。全年完成土地整理和村莊整理113.3公頃。

        人民生活

        截至20081231日,落實城鄉低保9880人,發放保障金726萬元;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參保面穩步擴大,發放各項社會保險金2789萬元;全縣95%以上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萬人,發放城鄉居民困難家庭醫療救助資金46萬元。截至20081231日,投入庫區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補助資金220萬元。落實公務員、教師隊伍規范津、補貼政策,全縣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地區補貼增加220元。截至20081231日,新增城鎮就業841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57;“陽光工程培訓1005人,新轉移農村勞動力3002人。全縣72.8%的村()無刑事案件,58.9%的村()無治安案件,被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

        風景名勝編輯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于福建省屏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整個風景區成月牙形,共分為白水洋、宜洋、太堡樓、仙峰頂、鴛鴦湖五大景區,有一塔二泉兩寺三湖四島五澗六嶺九橋十溪十三灘十八潭二十一洞二十二峰四十一石五十二巖百瀑,有愛侶圣地鴛鴦故鄉,獼猴樂園,人間仙境中國瀑布最多的風景區之譽。 白水洋白水洋,是福建的八大景區之一。

        白水洋白水洋景區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而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國家副總理吳儀游玩白水洋后題奇特景觀。白水洋地質公園還擁有全球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白水洋地質公園園區總面積達77.34平方公里。 雞鳴山雞鳴山,位于屏南縣縣城西北約5公里處,山巔瓊峰為環城最高峰,海拔1538米。晴朗時日,登峰頂東可望寧德,南眺古田水庫,西觀政和,北瞰建甌,系市民春秋游主要景區之一。山下長村西有寶慶寺,建于后唐長興元年(930),幾度廢興,1958年再毀,1985年由群眾集資修建。山間有寶林寺,俗稱天平院,建于宋乾德二年(964),位于天平巖下,巖下有龍井二口,巖間有奎峰洞天雩壇太平洞宮等摩崖石刻,另有刻文百數十字,未署姓名年月,字經日久風雨剝蝕,僅冠首天平龍井之靈也久矣可讀。 青蝶漈這是鴛鴦溪最有名的瀑布之一,青蝶漈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倪青蝶的姑娘,發現了一種可以染布的顏料——“,和取青染布的技術,她貪心的哥哥為多嫌錢,壟斷了種青和取青的技術,不許她泄露密秘,善良的姑娘在勸說未成的情況下,被她的哥哥打得遍體鱗傷并關了起來,她設法逃出家門,將技術傳給了村里人。因為青蝶曾在瀑布的上頭修建了兩口濾青的青池,后來,村里人為了紀念青蝶姑娘,就把這個瀑布叫做青蝶漈。大白巖大白巖是由一座弧形的石峰構成,它以白色為主,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炫人眼目。春秋二季,巖縫中或杜鵑,或楓樹點其間,紅白相映,艷麗異常,儼然一幅張大千筆下的神來之筆。大白巖高低二巖并肩挺立,所以又叫比翼峰。巖中有雄鷹窩、巖燕窩,常有雄鷹在其腹上盤旋。小壺口瀑布倉潭深達數丈,潭壁筆直如倉板壁,故叫倉潭。潭邊的瀑布叫倉潭雄瀑,溪水奔騰直下,驚濤蕩谷,很象黃河的壺口瀑布。宜洋景區百丈漈與水濂洞:水濂洞據說是孫悟空奉觀音之命來保護鴛鴦時的住所。昔日宜洋武舉張朝升舉加來為宜洋村選八景時,就把洞外的百丈漈列為宜洋八景之一列—“漈水成煙。形容此處的瀑布的水飄灑不知幾千里,如煙似幻。人立于瀑布之下,只見一泓直泄,氣勢非常,給人以清溪之水天上來的感受。曾有詩云:萬綠叢中雪浪飛,驚濤蕩谷似沉雷。潭邊仰望千尋瀑,疑是游龍下翠微。我國原有黃果樹、連云港、雁蕩山、武夷山四大小濂洞之稱,有關專家認為應加上百丈漈水濂洞,并將它列為全國五大水濂洞之首。美麗的神話傳說,與現實景觀交纏在一起,自然和諧。從瀑布朝底下看去,云卷云舒,象極了一群白衣素裙的仙女笑鬧著相攜飄落九天。潭邊林木森森,景致清幽,晴天時清晨至近午,陽光下,長虹臥波,氣象萬千,一瀑兼雁蕩大龍湫之雄奇與小龍湫之靈秀。百丈漈豐水時,沖力極大,只一重瀑布;枯水季節,則形成三重瀑布,它與下方的青蝶漈之間不足300米,其間卻多隔著六重瀑布,其中百丈漈與青蝶漈皆為百米高瀑,它的落差高達300多米。金造橋金造橋位于屏南棠口鄉金造橋,是屏南境內第三長木拱廊橋,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于清嘉慶十年(1806),民國三十七年(1948)重建。橋長41.7米,寬4.8米,單孔跨度32.5米,橋面距水面高度12米,橋屋建1564柱,橋兩岸古樹參天,生態環境保護良好。 惠風橋又名黃宅橋、泮地橋,位于屏南縣黛溪鎮泮地村至康里村的古道中。橋為東南西北走向,清康熙年間由僧熙春、鄭茂老倡建,民國三十年(1941)重建,19986月重修。橋長32.2米,寬4.5米,單孔跨度23.5米,橋面至水面高度12米。橋堍塊石砌筑,橋面以杉木為梁,上鋪厚木板。橋屋為11開間48柱,九檁穿斗式構架,雙坡頂。橋中設神龕,祀觀音。重建時木匠為陳昌排、張鶴昶;石匠為鄭邦意;擇日為鄭瑞氣。1998年重修時緣首為鄭家蜂、鄭保雄、鄭家煌、鄭昌招。橋兩岸地勢陡峭,河中急流險灘,把橋襯托得更加雄偉。清晏橋清晏橋位于屏南縣熙嶺鄉前塘村至棠口鄉祭頭村古道中,因地處深山峽谷而名。橋為東西走向,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九月鼎建,是該縣截至2013年維護尚好的一座折線型木拱廊橋。橋長26.4米,寬4.5米,單孔跨度21.8米,橋面至水面高度13.45米。橋堍以塊石砌筑,橋面以杉木為梁,上鋪厚木板。橋屋建11開間48柱,九檁穿斗式構架,懸山頂。橋中設神龕,祀觀音。迎風橋迎風橋又名陸地橋,位于陸地村尾,東西走向,始建于清咸豐四年(1854),光緒三十年重建。橋長29米,寬4.25米,單孔跨度13.8米,橋面距水面高度8米。橋屋建836柱,九檁穿斗式構架,較殘破。柱較大,直徑達30多厘米。橋堍為毛石砌筑,現橋底水量少。陸地橋附近有建元道光三年的母狗平梁橋----寶塔橋及建于清咸豐四年的夫人宮。千乘橋千乘橋位于棠口村水尾。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間,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秀才周大權等人再次募建。南北走向,全長62.7米,寬4.9米,橋面距水面高度9.7米。東有石階40級,西有15級。一墩二孔,墩呈船形,為花崗巖石砌筑,墩尖端雕刻為雞頭形狀。每孔跨度27.5米。橋屋有2499柱,懸山飛檐翹角頂,橋中設神龕,祀五顯靈官大帝。兩邊有條板椅,供行人憩息。兩旁尚存檔風板,以御風雨侵襲。建橋主繩寧邑張成德、張成來,副繩寧邑何開發、何奶興;石匠寧邑張成送。距橋十米處有清乾隆四年(1739)的石坊一座及八角亭、林公廟、祥峰寺和兩口龍井,附近還樹有新四軍三支隊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千乘橋若長虹臥波,雄偉秀麗,橋志銘中架木凌空,上擬虹橫百尺;臨淵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該橋的最好寫照。 萬安橋萬安橋位于福建省屏南縣長橋鎮長橋村,原名龍江公濟橋后改稱彩虹橋,現稱萬安橋。據《玉田至略》記載該橋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917歷史。清康熙47年遭火焚,乾隆7(1742)重建,后歷代都有修葺。1990109日批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3月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525日作為閩東北廊橋之一公布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安橋為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橋。橋長98.2米、寬4.7米,舟形墩,不等跨,最短拱跨為10.6米,最長拱跨為15.2米。橋屋38開間、用柱156根,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兩側設木凳。正中橋墩上有一嵌入橋墩的石碑,碑文云:弟子江積舍錢一拾三貫谷三十二石,結石墩一造,為考妣二親承此良因,又為合家男女及自身乞保平安。元佑五年庚午九月謹題。橋東端有10級石階,橋西端有36級石階,橋屋內檐下有13幅楹聯。橋西北建有重檐橋亭。穿斗式梁架飛檐走梭,頂蓋雙披青瓦,工藝堪稱巧奪天工,氣勢雄偉,古樸端莊,不愧為中國古木拱廊橋之最,對研究古橋梁建筑具有重大價值。

        地方特產編輯土特產品

        夏香菇屏南是"中國夏香菇之鄉",截至20

        屏南縣夏香菇13年,屏南縣共種植夏香菇3000萬袋,花菇5000萬袋,反季節蔬菜5000多畝,油柰、無核柿、錐粟10萬多畝。有大小香菇保鮮廠300多家,年產保鮮香菇6000多噸,創匯1200萬美元,屏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保鮮基地,特色農業已初具規模。 獼猴桃又稱軟棗子、狗棗子,是一種藤木果樹。獼猴桃果實鮮美,風味獨特,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果肉含多種維生素,堪稱水果之王。 油柰油奈,又稱奈李,桃形李,為李的變種,黃綠色,品質極上,肉厚、質脆、清甜,單果重80-120克,核小2-3克,可食率96%以上,可溶性固12% ,成熟期7月下旬—8月上旬,耐貯運,常溫條件下可貯15-20天,冷存條件能貯2個月,定植后速生快長,2-3年即開始結果,平均單株產量50-100公斤,經濟壽命30-40年,適應性廣,凡能種植桃李的地方,一般能種植。 屏南紅茶鷲紅工夫紅茶主產于鷲峰山脈,以屏南縣為主,位于福建省東北部,地處鷲峰山脈中段,北連建甌市、政和縣,東鄰寧德蕉城區。全縣國土面積1471平方公里,全縣平均海拔830米,年平均氣溫15—17℃,年降雨量

        屏南高山生態茶園1700—2300毫米,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屏南山川秀麗,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境內群巒疊翠,林木蓊郁,雨量充沛,水土肥美,春夏之際,霧凝深谷,云鎖高崗,具有明顯的中山氣候特點,其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種植茶葉,境內種植的茶葉大多為本地有性系的菜茶。由于地勢高峻,極少蟲害,生產出來的茶葉品質優良、實屬生態,產茶、制茶歷史悠久,曾經是北苑貢茶和天山貢茶的主要產茶區。鷲紅工夫紅茶采自屏南高山云霧茶樹芽、葉、嫩莖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工藝制成初制茶后,再經過三個流程六道工序制作分級而成,以外形條索緊細均直,色澤烏潤,具有獨特的高山韻為主要特征的工夫紅茶,成為鷲紅工夫紅茶基本依據。 屏南綠茶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工藝過程制成的茶葉。其茶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稱之。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堿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葉綠湯清的特點。

        特色小吃

        秋色鍋邊秋色鍋邊先將田野土生泥鰍用

        屏南縣秋色鍋邊清水養三四天,洗干凈放清水煮成半熟,去其頭屬、內臟,放入鍋內加調料油、鹽、姜絲、酒糟等,煮成湯汁備用。鍋邊糊用熟油文火慢炒徐徐加入湯汁,再加入適量田螺香菜、朝天椒、味精、老酒、蔥花,煮開三四分鐘即可。既解渴又果腹。食后回味無窮,成為待客佳點。秋色鍋邊以雙溪鎮最有名。 一捧雪當地特產美容豆作餡,蒸熟糯米作皮,望去如一團白雪。 鴛鴦面鴛鴦面俗名苦椎面,其色澤如琥珀,質地滑膩而富有彈性;炒之不糊不碎,條條伶俐,食之清滑鮮嫩。相傳屏南人在唐末時即能制作,采野生柞樹果實,去殼、浸泡,漂去苦味,磨漿,曬成粉、煮熟,切成細條,即成苦椎面。從唐末至20世紀80年代之前,屏南人一直用它充饑,緩解糧食缺乏。之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關注以及飲食觀念、結構的變化,純天然野果制成的苦椎面自然成為人們青睞的綠色時尚食品。據有關專家鑒定: 苦椎面性清涼解毒,富含氨基酸、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而且實踐證明,以苦椎面與魚腥草等燜,燉豬排骨,不僅鮮嫩可口,還是治療痔瘡、蛀牙和高血壓的優良藥膳。因此,截至2013苦椎面身價倍增,躋身高檔賓館酒樓。后有一位省老領導來屏南,嘗后大為贊賞,因其為鴛鴦之鄉所特產,且又相傳苦椎果為鴛鴦喜食之食物,故改名為鴛鴦面鴛鴦面曾在閩東風味小吃展中榮獲特別獎 際頭扁肉用傳統的烹飪技術制作的扁肉,肉餡鮮脆、香甜,皮薄、柔韌滑潤,色質清純。 際頭村是屏南縣歷史上有名的書鄉,特色小吃也聞名縣內外,尤以精巧玲瓏的扁肉為著。該村用傳統的烹飪技術制作的扁肉,肉餡鮮脆、香甜,皮薄、柔韌滑潤,色質清純,可進多種佐料。

         

        亚洲欧美另类片专区成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地址,日韩毛片免费视频观看,,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dfn id="yauom"></dfn>
          <del id="yauom"></del>
          1. <menuitem id="yauom"></menuitem>
          2. <nav id="yauom"></nav>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制服二区 | 中文字幕丝袜第1页 |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