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yauom"></dfn>
      <del id="yauom"></del>
      1. <menuitem id="yauom"></menuitem>
      2. <nav id="yauom"></nav>
        登錄 QQ 注冊 我的訂單 投訴建議 幫助中心 手機版
        收藏本站

        您好,歡迎光臨國內領先的12306網上訂火車票官網--114票務網!

        火車票預訂手機版
        政府網站查詢
        云搶票客戶端
        當前位置:114票務網 > 政府網 > 黑龍江政府網 > 牡丹江政府網 > 林口政府網
        中文名:

        林口縣政府網

        官網:
        www.linkou.gov.cn
        地址:
        林口鎮
        車牌:
        黑C
        區號
        0453-3585313
        百度分享
        分享到:

        林口縣政府介紹

        林口縣,隸屬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位于黑龍江省東部,距牡丹江市120公里,距煤城七臺河、雞西不足100公里,是連結三市的樞紐。是綏芬河、東寧、密山、虎林等對俄貿易口岸的前沿腹地。林口縣早在6000多年前便有人居住,漢以前稱肅慎,唐初為黑水都督府所轄,后為渤海國轄地。1939年建縣,是國家一類革命老區縣,境內有聞名中外的八女投江英雄事跡發生地和東北抗聯遺址。是中國書法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書法、連環畫、油畫、冰雪畫、蠶翼繡創作全國聞名。建制沿革編輯林口一帶,清代屬三姓副都統轄區。清末民初,因此地處于森林茂密的老爺嶺與張

        林口縣特殊教育學校舉辦剪紙作品展廣才嶺相接的峽口,故有森林之口之稱,并形成林子口小屯(即中亮子)1936年偽滿修筑圖佳線鐵路于此設火車站,取名林口站,始有林口之稱。修建林密線鐵路后,林口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193961日,偽滿決定以勃利縣、密山縣和穆棱縣各一部分區域設置林口縣,偽縣公署駐林口街,隸屬東安省。194310月,改隸東滿總省,19455月再改隸東滿省。1945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后,劃歸合江省管轄。19464月,劃歸綏寧省管轄。同年5月,綏寧省決定,將林口縣與牡丹江市五河林區合并設置五林縣,517日啟用五林縣印,縣政府駐五河林(今五林鎮),隸屬綏寧省。同年10月,改屬牡丹江專區。19472月,又從五林縣劃出分設林口縣,隸屬合江省,同年10月劃歸牡丹江省管轄。19487月,劃回合江省。19491月,撤銷刁翎縣(原由依蘭縣析置),并入林口縣。同年5月,撤銷合江省,劃歸松江省管轄。19548月,松、黑兩省合并為黑龍江省,改歸黑龍江省直轄。19563月,將原海林縣的五林、朱家溝、二道河、柳河4個區的全部和柴河區的大部劃給林口縣,同時將林口縣劃歸新設立的牡丹江專區管轄。19571月,將麻山、西大坡兩個鄉劃歸雞西市。196210月,將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3個公社劃歸新恢復的海林縣管轄。1983929日,實行市管縣領導體制,撤銷牡丹江地區,改由牡丹江市領導。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林口縣位于北緯4440分至4558分,東經12917分至13045分之間,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牡丹江市北部,張廣才嶺、老爺嶺和完達山脈交接處。東與雞東縣、雞西市毗鄰,西與方正縣、海林市相連,南與牡丹江市、穆棱市交界,北與依蘭縣、勃利縣接壤,總面積6638平方公里。

        地形

        林口縣大部分屬山區,境內山多林密,江河縱橫。地勢四周高,中間低,西部山勢險峻,東部漸趨平緩。西部大綜崗子山海拔1 357米,為全縣最高點。東部以大楚山為分水嶺,分成南、北兩部分。

        水文

        縣境內有牡丹江和穆棱河兩條水系,共有主要河流104條。南有五林河,全長52.1公里,發源于大楚山南麓,流經朱家、柳樹、五林三鎮后匯入牡丹江;北有烏斯渾河,全長141.12公里,發源于大楚山北麓,流經龍爪、林口、古城、建堂、刁翎四鎮一鄉后匯入牡丹江。牡丹江在縣域西北流經蓮花、三道通、刁翎三鎮后出境匯入松花江,境內江段64.8公里。

        氣候

        林口縣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處于西風環流控制下,季節顯著,四季分明。春秋季短,氣候多變;夏季溫熱多雨;冬季漫長,寒冷干燥。由于全縣屬中低山丘陵漫崗地帶,地形復雜,山區局部小氣候比較明顯。全縣熱量、水份、日照等氣候條件。牡丹江、烏斯渾河下游河谷平原地區,熱量較高,雨量較多,無霜期長。中低山區,高寒冷涼,氣候條件較差。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2005年底,林口縣土地總面積為718473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679706公頃,建設用地面積14116公頃,其他土地面積24650公頃。根據林口縣土地第二次調查成果,到2009年底,林口縣土地總面積為712905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672625公頃,建設用地面積15033公頃,其他土地面積25247公頃。

        水資源

        截至1998年,全縣水資源總量171819.2萬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 4066立方米,耕地畝均占有水量680立方米;水能蘊藏

        林口縣風光 (20)

        81940.3千瓦(不包括牡丹江),實際可開發量24 582千瓦。水質除縣域中部和東北部部分地帶離子超出標準規定、水質硬度大外,其他地方都適宜飲用與灌溉。在飲用水中,75%屬好水質。地表水,包括主要江河104條,較大泡沼64個,中小型水庫15座。凈水域面積88073.9畝。全縣多年平均降水量530.3毫米。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深16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47560.2萬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7108立方米/;保證率P=80%年平均流量25641立方米/秒,枯水期流量17226立方米/秒。地下水,基本上屬第四系和第三系組成的承壓水為主的雙層含水巖層組,主要分布在縣域西部和中部。地下水靜貯量1982 297.3萬立方米,年開采量24259萬立方米,年補給量69916.8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林口縣地質結構復雜,礦脈穿插,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全縣發現礦種39個,發現各種礦產地(含礦化點)146處,其中達到普查級以上的60處。所發現的礦產分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 3類。金屬礦產中既有一般金屬又有貴重金屬和稀有金屬。非金屬礦產中建筑材料礦產分布最為廣泛,而且品種多,數量大,質量好。能源礦產主要是煤,蘊藏量大,分布區域廣。

        野生動物

        林口縣廣袤的林海中,棲息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建國前,縣域曾有棒打狍子瓢 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之說。在獸類中,有東北虎、金錢豹、 梅花鹿、馬鹿、狐貍、紫貂、猞猁、狍子、獾子、黑熊、野豬、山兔、水獺、狼、貉、刺猬、 松鼠、黃鼬等;禽類有雉(野雞)、野鴨、麻雀、喜鵲、沙雞、鵪鶉、啄木鳥、貓頭鷹、斑鳩、 云雀、百靈、蒼鷺(老等)、鷹、茶腹鴟、蘇雀、雁等。現在野生禽獸已經很少,絕大部分野生 動物都被列入禁獵范圍。野生動物中還有爬蟲類、 魚類和昆蟲類。魚類有較大經濟價值,水域中常見魚類有 934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棲鯉 科魚類21種。長春鳊(鳊花)、鱖魚(鰲花)、吉花、雅羅、哲羅、胡羅、三角魴(法羅)和銅羅, 稱三花五羅,與大麻哈、鰉魚、鱘魚、甲魚同屬地方稀有魚類。產量比較大的是鯽魚、鰱 魚、鯉魚、鯰魚、蛇鉤(川丁子)、魚(柳根子)、草魚、板黃、塘鱒魚(老頭魚)等。

        野生植物

        林木類有紅松、白松、樟子松、落葉松、云杉、冷杉、胡桃、水曲柳、榆樹、楊樹、樺樹、椴樹、柞樹、桑樹等許多品種,其中紅松、胡桃、黃菠羅、水曲柳等是經濟實用價值很高的珍貴樹種;云杉、冷杉屬于珍稀自然保護樹種。草類有小葉樟、大葉樟、五花草、烏拉草、蘆葦等。野果類有山葡萄、山梨、山杏、山丁子、核桃、榛子、松子、橡子等,大都具有經濟開發價值。其中榛子、松子是有名的地方特產。芳香類有野刺玫、野菊、暴馬子等幾十種植物。山野菜類有蕨菜、薇菜、刺老芽、黃花菜、猴腿菜等許多種類,其中蕨菜、薇菜、刺老芽、黃花菜等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別有風味。蕨菜、薇菜年蘊藏量分別為500噸、200噸。菌類有猴頭、元蘑、榛蘑、榆蘑等許多品種,還有木耳,都是富有營養的林區特產。縣域耳樹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人工栽培木耳前景廣闊。藥材類有人參、黨參、平貝、黃芪、元胡、龍膽草、天麻、百合、刺五加、黃柏、山杏、芍藥等300多種,其中人參、黃芪已有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此外還有適合養蜂的多種蜜源植物。椴樹花、梢條花都是良好的蜜源花。

        行政區劃編輯1992年,林口縣共轄16個鄉、鎮。2005年,林口縣轄12個鄉鎮,其中9個建制鎮、3個鄉,200個行政村。2010年,五林鎮劃歸牡丹江市陽明區管轄。林口縣轄9個鎮、2個鄉:林口鎮、古城鎮、刁翎鎮、朱家鎮、柳樹鎮、三道通鎮、龍爪鎮、蓮花鎮、青山鎮丶奎山鄉、建堂鄉。林口鎮是中共林口縣委員會、林口縣人民政府和中共林口鎮委員會、林口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人口民族編輯1992年末,林口縣總人口4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6萬人;滿、朝鮮等少數民族人口2.4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29.8%5.7%2005 -2007年,林口縣戶籍人口分別為437514人、437997人、437304人,其中非農人口分別為131393人、130796人、127440人,分別占總人口的30.03%29.86%29.1%,平均占總人口29.68%。三年來,林口縣城鎮人口比重呈下降趨勢,占全縣人口不足三成,僅2007年,全縣遷出人口為3373人,其中城鎮人口2812人,而遷入城鎮人口僅為361人。2007年末統計,全縣人口437304人,人口密度為61/平方公里,分布在12個鄉鎮和區縣直轄單位。除區縣直轄單位人口外,縣域中部的林口、古城、青山、奎山、龍爪5個鄉鎮人口為214328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9.01%;縣域西部的五林、朱家、柳樹3個鎮人口為102747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3.5%;縣域北部地區的建堂、刁翎、三道通、蓮花4個鄉鎮人口9975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2.81%;縣域鐵路沿線的五林、朱家、龍爪、林口、奎山、青山、古城7個鄉鎮人口為288900人,占總人口的66.06%

        交通編輯1992年,林口縣共有各種公路86條,1645.87公里。其中國家級鶴大公路由北向南通過林口縣,在縣境內

        山河大橋157.65公里;省級方虎公路由西北向東橫貫全縣,在林口縣境內1 54.3公里。以這兩條公路為主干,縣境內還有縣級公路3條,60.5公里,鄉村公路26條,463.6公里,林業專用公路55條,809.82公里。這些公路以牡丹江經林口至佳木斯,哈爾濱經林口、雞西、密山至虎林的兩條鐵路線為依托,共同構成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交通網。同年,牡丹江至雞西段的鐵路復線林口縣域段建成通車。 2010年,牡佳鐵路、牡雞鐵路貫穿全境,201國道、309省道、雞訥公路將全縣各條公路聯成網絡,四通八達,牡佳鐵路、林密鐵路、201國道鶴大公路、309省道縱橫于此,距周邊的牡丹江、七臺河、雞西三個地級市百公里以內,距中俄邊境口岸城市綏芬河僅15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黑龍江省通往東部邊境的重要交通樞紐。

        經濟發展編輯2005年,林口縣國內生產總值26.13億元,三次產業國內生產總值分別達到8.83億元、7.11億元、10.1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3.827.239.02011年,林口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9億元,年均增長2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億元,年均增長19%,均實現四年翻一番;全口徑財政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達到5.56億元和3.3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36%41%;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1.7億元,年均增長40%,均實現五年翻兩番。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1.6億元,年均增長56.8%,均實現五年翻三番。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840萬美元,年均增長80.5%,五年翻了四翻多,各項指標遠遠超過了預期發展目標。 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6.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2.28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和公共財政收入分別達到8.04億元和5.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48.6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0.5億元。全省縣域綜合實力排名由2010年第27位提高到2012年第24位,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速度優秀獎。

        工業

        2007-2011五年間,林口縣累計開復工項目53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1個,實際完成項目投資107.2億元。

        工業園區占地面積圖龍虎山水電站、大盤道鐵礦等立縣型大項目開工建設,森泉水泥、古城鐵礦、森豪糠醛、富都重鈣等項目建成投產,青山煤礦、龍鄂煙葉、歐米亞等企業完成擴產改造升級,初步拉開了煤、石、鐵、電、煙為主導產業的立縣型項目框架。省級林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址工作獲得省政府批準;振西工業園完成50公頃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承載能力明顯提高,已有6戶企業入駐。中鐵集團、國電電力、中廣核等大企業紛紛落戶林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達到29戶,納稅100萬元的企業由2006年的10戶增加到47戶,納稅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2戶,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3%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9.8億元,年均增長54.5%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1.1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3戶,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碳酸鈣、水電、鐵礦、大理石、水泥、電子等為主體的現代化工業產業體系。林口經濟開發區分別被列入省工信委16個重點產業園區之一、省發改委對俄合作境內外園區發展規劃、省商務廳重點扶持的新材料產業園區。

        農業

        農林特產有人參、黃芪、五味子、鹿茸、蜂蜜、木耳、粉條、烤煙、大豆、紅小豆等。

        林口縣林業2010年,林口縣土地面積1077畝,其中耕地面積149.6萬畝,全縣糧食總產量45萬噸,其中大豆18萬噸,水稻6萬噸,玉米20萬噸,雜糧1萬噸,商品量30萬噸,其中大豆15萬噸,水稻3萬噸,玉米12萬噸,所產糧食全部為優質品種,大豆為高優高蛋白大豆,玉米為膠質高淀粉玉米;荒地面積44萬畝;在荒地中,可墾面積11萬畝,可牧面積33萬畝。林口縣共有六種土壤,平均深度40-60公分,有機質含量高,質地疏松,有砂性、易耕,通氣透水性好,旱澇保收。各類土壤均適合于發展玉米、大豆為主的糧食作物。 2011年,林口縣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54億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遞增15.4%。全縣糧食產量達到11.5億斤。全縣認證綠色有機無公害基地面積由80萬畝發展到171萬畝,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標識由8個達到42個,省級名優品牌4個,野峰林牌椴樹蜜獲得國際蜂產品博覽會金獎。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由14戶發展到35戶,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 2013年,煙、菌、豆、牛、瓜等主導產業快速發展,現有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7戶,綠色有機食品基地55個、面積170萬畝,建有東北三省標準化最高的蓮花烤煙基地單元,黑木耳、滑子蘑、南瓜、樹莓等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拉動農民增收,被授予中國紅樹莓之鄉、中國優質粉條生產加工第一縣、黑龍江省烤煙生產基地縣、黑龍江省有機綠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縣。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2007-2011五年間,林口縣新建四中科技樓、實驗學校和鄉鎮教學樓20余棟,縣第四小學被確定為東北三省唯一的蘭亭小學8所學校進入省標準化學校行列,三道通明德小學成為全省首批標準化先進學校,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0%

        科技

        19568月,縣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成立,為林口縣最早的科技組織。此后,全縣各級科技組織陸續建立。1965年縣級事業性質科研機構發展至 3個,企業自辦科技攻關小組發展至10余個。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各種科技組織均停止活動,多數科研機構撤消。70年代以后,由于科學技術推動生產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各種科技組織陸續恢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林口縣科技組織迅速發展。至1992年,全縣共有事業性質科研機構3個,企業性質科研機構17;各級各類科技團體428個,會員6563人。

        衛生

        截至2011年,林口縣榮獲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縣等稱號。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穩定在6.7‰3.01‰

        文化編輯林口縣有6000年的歷史,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6處,考古發掘的文物有上千件。連環畫、油畫、冰雪畫、書法創作等在全國聞名。 清末民初,縣域土地開發日盛,遼寧、河北、山東等地流民遷入定居者逐年增多,民間文化活動日漸活躍。每年春節扭秧歌,貼對聯,掛年畫;正月十五鬧花燈。平時常有流動藝人說書講古。20年代后期,唱詞、山歌、牧曲、童謠在較大村屯興起,部分村屯開始有嗩吶、笛、簫、胡琴等民樂演奏;黑背金礦辦起戲園子,接待外地

        林口 (5)

        藝人演戲。東北淪陷時期,二人轉、鼓樂班活動興起于民間;日本人經營的劇場、影院、酒館在城鎮出現,宣傳殖民地文化。解放后,東北魯藝文工團來林口縣開展革命文化宣傳活動,配合土地改革排演話劇、秧歌劇,教群眾唱革命歌曲。建國后,書店、文化館、圖書室、俱樂部、評劇團、檔案館、廣播站等相繼建立,文化事業獲得全面發展。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指引下,林口縣涌現出一批青年文學愛好者,他們相繼在《牡丹江日報》《黑龍江藝術》《黑龍江農村報》《北方文學》等報刊雜志上發表小說、詩歌和散文作品;各專業和業余劇團陸續演出了現代戲《分家》 《小氣象員》《春播曲》和話劇《月兒灣》《西望長安》《兵臨城下》等劇目。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文化方針、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文化事業獲得新生。陸續恢復或新建各文化事業單位與專業藝術團體;被禁錮封存的影片和優秀傳統劇目與現代戲重新同廣大觀眾見面;各種協會、創作群體應運而生,創作成果顯著;群眾文藝蓬勃發展;文化窗口面貌一新,文化市場日益繁榮;文物挖掘與整理工作成績顯著。至1992年,縣廣播電臺除轉播中央和省臺主要節目外,每天3次播出自辦節目,每次50分鐘。縣檔案館庫存檔案達25540;史志部門已編寫出黨史、縣志資料和鄉土教材資料300余萬字,其中內部出版圖書6本,100余萬字。 2012年,林口縣11個鄉鎮全部建有文化站,176個行政村中80%以上建有綜合文化活動室。縣圖書館和文化館全部達到部頒三級標準,基本滿足城鎮內群眾的休閑文化需求。全縣共建農家書屋176個,農家書屋全面普及。 林口人文精神表述方式:文明、開放、奉獻、超越林口核心文化表述方式:八女文化林口城市形象推介語:八女抗戰圣地 中國資源富縣縣歌:《林口是個好地方》縣樹:白楊樹縣花:蓮花

        旅游景區編輯林口縣旅游資源有以森林、湖泊、島嶼與峰崖石壁為主體的牡丹江沿岸自然景觀;有黑龍江省裝機最大的蓮花湖水電站和其下游梯級開發的龍虎山水電站及百里霧凇谷奇特景觀;有舉世聞名的八女投江殉難地和吉東省委、抗聯二路軍指揮部密營遺址;還有新石器時代到清代的歷史文物遺跡。

        林口縣 蓮花鎮八女投江紀念地八女投江殉難地位于林口縣刁翎鎮柞木崗子山和小關門嘴子山,地理坐標為東經120度,北緯5度。林口縣人民政府于1982年在烏斯渾河右岸大小關門嘴子西山坡,公路東30米處建一座八女投江紀念碑。由花崗巖雕琢而成,意在紀念先烈,教育后人。八女投江紀念地1999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地,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飛燕山莊滑雪場飛燕山莊滑雪場位于林口縣林口鎮六合村與奎山鄉長風村交界處,與201國道相接,地理坐標為東經129度,北緯45度,屬第二積溫帶。飛燕山莊以狀似飛燕的山形而命名,滑雪場內共有兩條雪道。蓮花峰蓮花峰旅游度假區位于林口縣蓮花鎮境內,距林口縣城70公里,依山傍水,風光秀麗。該景區于2008年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人達2萬人次。蓮花峰旅游度假區由蓮花泡景區和妖精泡景區兩部分組成。旅游區內旅游資源極為豐富,以森林、湖泊、奇峰、怪石為主體,包容了千年古榆、蓮花泡、妖精泡、蓮花盆、情侶盆、一線天、臥佛巖、八戒窺春、雄獅戲頑猴、字砬子、望天嶺、水上長廊、蓮華寺、霧凇等自然景觀。[

         

        亚洲欧美另类片专区成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地址,日韩毛片免费视频观看,,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dfn id="yauom"></dfn>
          <del id="yauom"></del>
          1. <menuitem id="yauom"></menuitem>
          2. <nav id="yauom"></nav>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系列 | 亚洲乱码精品不卡 | 亚洲第一区久久丁香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视频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五月综合一区二区 |